兩耳總比單耳好
雙側人工耳蝸植入
雙側植入亦即是在兩邊耳朵均接受人工耳蝸植入。 用兩邊耳朵聆聽,亦稱為雙側聽力,有顯著的優點,包括在嘈雜環境下更容易理解對話、更容易辨識語音和聲音定位等1。一般上,我們可以說“立體”聽力(用兩邊耳朵)比“單聲”聽力(用單邊耳朵)輕鬆得多。MED‑EL 在1996年首創雙側人工耳蝸植入術,至今已經在這領域累積了業內領先的經驗。
兒童的雙側植入
已接受植入的兒童是獨特的一群。和曾有聽力然後失去聽力的成年人不同,兒童通常只依賴人工耳蝸的聲音學習聆聽。 一般常識認為人在較年長時要學習一些技能可能較為困難 - 例如學習另一語言 - 而專家們早已知曉兒童的生命中有“關鍵時間窗”,這期間他或她擁有最大機會利用聲音來達成語言發育。 例如,研究顯示在3歲半之前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兒童可以儘量發揮大腦的學習能力2,3,4
一項採用家長問卷的回溯性研究5顯示,兒童在獲得雙側植入後的聽力質量將大幅改進。雙側植入的兒童在團組環境內可以較快回應,他們在日常環境內可以更快速,更適當的作出反應,並且自然地學習語言。此外,兒童再無須太過用力聆聽,家長聲稱兒童在上學或幼稚園後顯得沒有那麼疲倦。雙側植入兒童的家長通常報稱在語音理解和兒童的自信心方面有明顯的好處。
成年人的雙側植入
成年人從雙側植入獲得的明顯優點也同樣已擁有許多證明記錄。 多項研究的結果顯示聲音定位的能力獲得恢復6,7,8,9 而成年雙側使用者展示出正常人所擁有的雙耳效應10,11,12,13此外,成年人接受植入的年齡對人工耳蝸的性能似乎沒有影響14 ,這意味著較年長的成年人也同樣可以獲得年輕成年人的相同好處。
手術
大多數外科醫生同意植入第二部裝置和植入第一部裝置並沒有任何不同。 人選的條件要求也相同,手術風險亦是,而單一植入裝置的潛在好處/限制同樣應用於兩部植入裝置。 不過你的植入團隊對手術的時間可能會給你不同的建議或意見。 雙側植入可以同時植入或逐個植入,取決於你個人的決定和外科醫生的意見。
如果你正考慮讓自己或你的孩子接受雙側植入,我們建議你向植入中心和植入團隊諮詢。 他們將可以基於早前的植入術歷史個案和經驗等協助你清晰瞭解你應預計的一切。 若可以與其他雙側植入使用者對話可能對你有幫助,因此我們創建了讓你可以與其他 MED-EL 雙側植入使用者聯絡、分享經驗以及實時對話的網站。 請即到 www.hearpeers.com
MED‑EL 的優點
MED‑EL 人工耳蝸系統的多個技術特點令它特別適合雙側植入。尤其是結合 細微結構處理和特別設計、可被植入耳蝸深處的靈活型電極給使用者最大量的聲音信息。 細微結構處理是指植入裝置可傳送到耳部信息的數量,以及該些信息的細節。
研究顯示聲音的細微結構主要包含有助於在空間中進行音源定位的時間性信息。 細微結構處理可以較近似正常耳蝸的功能,已證實對語音理解方面有顯著好處15。另一創新功能是它可使用單一 FineTuner 遙控器操控兩側的植入裝置,令它更適合各年齡組人士使用。 最後,聽力配件讓雙側植入使用者可在聆聽如 MP3 等裝置時也能享受立體聲。
兒童的雙側植入
已接受植入的兒童是獨特的一群。和曾有聽力然後失去聽力的成年人不同,兒童通常只依賴人工耳蝸的聲音學習聆聽。 一般常識認為人在較年長時要學習一些技能可能較為困難 - 例如學習另一語言 - 而專家們早已知曉兒童的生命中有“關鍵時間窗”,這期間他或她擁有最大機會利用聲音來達成語言發育。 例如,研究顯示在3歲半之前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兒童可以儘量發揮大腦的學習能力2,3,4
一項採用家長問卷的回溯性研究5顯示,兒童在獲得雙側植入後的聽力質量將大幅改進。雙側植入的兒童在團組環境內可以較快回應,他們在日常環境內可以更快速,更適當的作出反應,並且自然地學習語言。此外,兒童再無須太過用力聆聽,家長聲稱兒童在上學或幼稚園後顯得沒有那麼疲倦。雙側植入兒童的家長通常報稱在語音理解和兒童的自信心方面有明顯的好處。
成年人的雙側植入
成年人從雙側植入獲得的明顯優點也同樣已擁有許多證明記錄。 多項研究的結果顯示聲音定位的能力獲得恢復6,7,8,9 而成年雙側使用者展示出正常人所擁有的雙耳效應10,11,12,13此外,成年人接受植入的年齡對人工耳蝸的性能似乎沒有影響14 ,這意味著較年長的成年人也同樣可以獲得年輕成年人的相同好處。
手術
大多數外科醫生同意植入第二部裝置和植入第一部裝置並沒有任何不同。 人選的條件要求也相同,手術風險亦是,而單一植入裝置的潛在好處/限制同樣應用於兩部植入裝置。 不過你的植入團隊對手術的時間可能會給你不同的建議或意見。 雙側植入可以同時植入或逐個植入,取決於你個人的決定和外科醫生的意見。
如果你正考慮讓自己或你的孩子接受雙側植入,我們建議你向植入中心和植入團隊諮詢。 他們將可以基於早前的植入術歷史個案和經驗等協助你清晰瞭解你應預計的一切。 若可以與其他雙側植入使用者對話可能對你有幫助,因此我們創建了讓你可以與其他 MED-EL 雙側植入使用者聯絡、分享經驗以及實時對話的網站。 請即到 www.hearpeers.com
MED‑EL 的優點
MED‑EL 人工耳蝸系統的多個技術特點令它特別適合雙側植入。尤其是結合 細微結構處理和特別設計、可被植入耳蝸深處的靈活型電極給使用者最大量的聲音信息。 細微結構處理是指植入裝置可傳送到耳部信息的數量,以及該些信息的細節。
研究顯示聲音的細微結構主要包含有助於在空間中進行音源定位的時間性信息。 細微結構處理可以較近似正常耳蝸的功能,已證實對語音理解方面有顯著好處15。另一創新功能是它可使用單一 FineTuner 遙控器操控兩側的植入裝置,令它更適合各年齡組人士使用。 最後,聽力配件讓雙側植入使用者可在聆聽如 MP3 等裝置時也能享受立體聲。
- Laske R.D., et al., 2009.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sults after 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ation in adults. Otol Neurotol. Vol. 30. pp.313-318
- Sharma, A., Dorman, M. F., Kral, A. (2005). The influence of a sensitivity period on central auditory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s. Hearing Research, 203, 134-143.
- Sharma, A., Gilley, P., Martin, K., Roland, P., Bauer, P., Dorman, M. (2007). Simultaneous versus sequential bilateral implantation in young children: Effects on central auditory system development and plasticity. Audiological Medicine, 5(4), 218-223.
- Sharma, A., and Dorman, M. (2006). Central Auditory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s: Clinical Implications. Advances in Otorhinolaryngology. Vol 64. Basel: Karger pp 66-88.
- Winkler F et al., The Wurzburg questionnaire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hearing in CI children (WH-CIK ). J Laryngorhinootologie. 2002 Mar:81(3):211-216.
- Nopp, P., Schleich, P., D’Haese, P. (2004). Sound localisation in bilateral users of MED-EL COMBI 40/40+cochlear implants. Ear and Hearing, 25, 205-214.
- Schoen, F., Mueller, J., Helms, J., Nopp, P. (2005). Sound localisation and sensitivity to inter-aural cues in bilateral users of the MED-EL COMBI 40/40+ cochlear implant system. Otology and Neurotology, 26, 429-437.
- Senn, P., Kompis, M., Vischer, M., Häusler, R. (2005). Minimum audible angle, just noticeable interaural differences and speech intelligibility with 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s using clinical speech processors. Audiology and Neurotology,10, 342-352.
- Grantham, D., Ashmead, D., Ricketts, T., Labadie, R., Haynes, D. (2007). Horizontal-plane localisation of noise and speech signals by postlingually deafened adults fitted with 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s. Ear and Hearing, 28(4),524-41.
- Müller, J., Schön, F., Helms, J. (2002). Speech understanding in quiet and noise in bilateral users of the MED-EL COMBI 40/40+ cochlear implant system. Ear and Hearing, 23, 198 206.
- Schön, F., Müller, J., Helms, J. (2002). 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s obtained in a symmetrical four loudspeaker arrangement from bilateral users of MED-EL cochlear implants. Otology and Neurotology, 23, 710-714.
- Schleich, P., Nopp, P., D’Haese, P. (2004). Head shadow, squelch and summation effects in bilateral users of the MED-EL COMBI 40/40+ cochlear implant. Ear and Hearing, 25, 197-204.
- Litovsky, R., Parkinson, A., Arcaroli, J,. Sammeth C. (2006). Simultaneous 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ation in adults: a multicentre clinical study. Ear and Hearing, 27(6), 714-31.
- Noble W., et al., 2009. Younger- and Older-Age Adults with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s: Speech and Spatial Hearing Self-Ratings and Performance. Otology & Neurotology. pp.1-9
- Harnisch et al. Performance of long-time Tempo+ users is improved after switching over to the OPUS2 speech processor. Presented at the 9th European Symposium on Paediatric Cochlear Implantation, Warsaw, 2009